
建築設計課程綱要
以自己台灣的學程經驗與日本建築設計事務所實務經驗來做教學。設計課程的內容依大學部與研究所著重的養成宗旨來規劃。期待可以培養學生從基本設計到實務設計上的設計理念與能力。
引導學生透過基地與案例資料搜集、以圖面與模型討論建築設計,同時著重對於都市環境的觀察,以及計畫書的編撰。除了建築物本體的設計,加強學生對於建築物周邊環境的涵構、都市的構成等的關心,以及建築結構與設備上專業的重視,使學生能夠具備綜合與協調的能力。訓練學生從設計概念、資料統整到圖面模型的製作,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設計理念。
大學部課程的建築設計課,本人曾經操作過:
設計1. 從人體尺度出發的自宅空間
以人體尺度與活動空間出發來發展住宅設計,運用人體尺寸創造模矩來組成空間。培養學生的設計邏輯,並考量基地的自然光線、通風和設計的對應。
設計2. 以構造單元組構的展示空間 (圖10)
以構造單元出發,組構各式原型並發展出變化型。培養學生利用構成原理,以大尺度模型表現自己的想法。
設計3. 儀式空間 (圖11)
將婚禮和喪禮儀式圖譜化,觀察儀式2D的情境氛圍,轉化成3D的立體空間構成。培養學生將抽象的情境轉變成具體的空間。


圖10 指導大二上學期建築設計學生成果 (左)
圖11 指導大二下學期建築設計學生成果 (右)
研究所課程的規劃設計,本人曾經操作過:
設計1. 以通用設計觀點改善校園環境
講授通用設計原則和設計方法,引導學生找出校園建築不符合通用設計的問題點。實際提案改善校園空間。
設計2. 集合住宅改造設計
講授公寓大廈管理辦法的產權以及物業管理方法,介紹國內外修繕案例啟發學生的思維。讓學生找尋自家或鄰近的高屋齡的老舊公寓大廈進行訪談、測繪與提案。提出管理規章、修繕計畫與經費表、改善空間環境的設計策略。
以大學部二年級構造單元組構的美術館為例:
【第一週 開題】
【第二到四週 設計構想與構造單元組裝】
(1)基地分析
(2)設計構想
(3)美術館展示內容 (因應環境自由選擇)
(4)光線的布局
(5)從案例及基地分析結果選擇
1樣單元材料(線材、板材、塊材等),組構真實的構造單元
利用構造單元的材料特性(拉伸、摺疊、堆砌等)組裝建築體
【第五到六週 構築與機能的關係】
(1)機能的合理性
(2)材料組構與空間的結合
(3)光線與空間氛圍的塑造
【第七到八週 構築在圖面和模型的表現】
(1)圖面的正確表達
(2)版面的製作
(3)模型的表現
【第九週 總評】


圖12 指導大二上學期建築設計竹構造學生成果 (左)
圖13 指導大二上學期建築設計木構造學生成果 (右)